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作为仪器仪表的一个重要分支,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也称“气体探测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航天航空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通常,工业过程气体监控分析仪器划归分析仪器领域,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通常小型化、便携或固定式、独立工作或联成网络,广泛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采矿、制药、半导体加工、喷涂包装等工业现场和家庭、商场、液化气站、煤气站、加油站等民用/商用需防火防爆、预防中毒、空气污染的场所,以及农业温室气体检测、沼气分析和沼气安全监控和环保应急事故、恐怖袭击、危险品储运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4年产销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行业总产值突破两千亿元;2007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3078亿元,增长率高达28.5%;据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08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实现1755.9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增长率高达32%。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关法规法律的完善是气体检测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推动使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处于产业高速增长期。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根据使用传感器原理的不同,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各自有适用气体及应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正在成为未来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主流。

  未来一段时间,使用半导体和催化原理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依靠着价格优势仍会占据部分低端市场。电化学传感器及检测仪器,在精度要求高的低浓度毒性气体、有机蒸汽、酒精气体、氧气监测领域综合优势突出。红外气体传感器及仪器适用于监测各种易燃易爆、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精度高、选择性好、可靠性高、不中毒、不依赖于氧气、受环境干扰因素较小、寿命长等显著优点。这些优点将导致电化学、红外原理的气体检测仪器占领更广泛的行业高端市场,并在未来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据不完全预测统计,未来几年国内每年各行业使用红外原理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需求量将达到170万台(套),市场容量约为68亿元;使用电化学原理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需求量将达400万台(套),市场容量约为56亿元,前景广阔、增长迅速。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国家对安全及环保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陆续出台,极大地刺激了气体仪器仪表行业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大。

  1)燃气行业

  我国已建成了包括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忠武线、涩宁兰线以及冀宁联络线等在内的天然气输气干线。十一五期间,还要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另外,中国还计划2010年使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组合中的比重提高一倍,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计划显示,2005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为2.8%,2010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应达到5.3%的目标水平。因此国家加大了对气田的开采和探寻力度,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气田投入生产。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天然气产量的目标将达920亿立方米,较07年产量增加逾50%。大量的天然气田开发和管道建设必将大大增加对天然气气体检测设备的需求,高性能的红外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气体的开采、处理、输送、使用环节,可燃气体检测仪器的需求将达到数十万台。

  2)石油石化

  从我国产业发展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化工业将遵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的方向,优化发展基础化工原料,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淘汰高污染化工企业。据了解国家将在资源丰富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建设若干个千万吨级炼油企业和百万吨级乙烯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形成环渤海湾、环杭州湾、珠江三角洲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企业群。首批将建设四个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宁波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四个石油储备基地的总容量将达到1600万立方米。3年内,还将逐步形成20个左右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

  在2008中国将会先期开始建设三大炼油工程,即:中国石油广西大炼油,总投资超百亿元,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中国石化青岛大炼油,总投资约125亿元,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中国海油惠州大炼油;基建投资约人民币193亿元,年加工能力为1200万吨。国家还将采取园区化模式发展乙烯工业。近期即将上马七大乙烯工程,2010年乙烯产能预计达到583万吨。这些近期开建或者规划的大型石油石化项目会大量使用相关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尤其是高性能的、更具优势的红外光学类气体检测仪器。

  国内石油石化产品需求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对石油石化产品的质量、品种等也将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并且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需尽量除去。这就使生产加工过程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毒性气体和苯、醛、酮等有机蒸气大量产生,对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造成威胁。目前普遍采用气体检测分析的方法予以控制,在石油生产中对可燃气体的泄漏检测、对氢、氧等环境气体的监控也需要使用气体检测仪表。据估计平均每万吨成品油生产去需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约40台(套),其中可燃气体20台(套),以目前成品油2.2亿吨的年产量计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年需求量约在88万台(套)左右,其中可燃气体检测仪器约44万台(套)、毒性气体检测仪器约22万台(套)、其它有机蒸汽及气体分析设备等22万台(套)。而各类油气站,对可燃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毒性气体和苯、醛、酮等有机蒸气检测的气体检测器需求量也很大,主要用于安全防护,防止中毒与爆炸事故,平均每各油气站需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约7.2台(套)。2007年国内加油站总数量已超过10万座,则此方面对可燃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年需求量约在72万台(套)左右。综合以上数据按每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按2500元计算分析目前在整个石油石化行业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市场容量约为40亿左右。

  3) 化工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煤化工作为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必将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规划投资逾1万亿元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计划在全国打造七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与此同时化工企业向煤化工转型已成趋势,相继有双环科技、泸天化、云天化、柳化股份、湖北宜化纷纷涉足煤炭企业,向煤化工转移做准备。

  在工业路线中无论是炼焦工业、煤气化-合成氨、煤基甲醇、煤制合成油、煤化工联产都对气体报警产品有广泛的需求,尤其是对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等气体传感器需求量非常大,初步计算,平均每万吨焦炭生产需用气体传感器约22台(套),其中可燃气体10台(套)、毒性气体12台(套);以目前焦炭2.6亿吨的年产量计算,需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器26万台(套),毒性气体检测仪器超过31.2万台(套),合计年需求量约在57.2万台(套)左右,按每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2000元计算,目前在整个煤化工行业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市场容量将达11.44亿元。

  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专用化工、农用化工等大型化学制造工业园区对气体检测器也有广泛需求。在最新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明确规定须安装“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设施。”目前我国已在建的化工园区达60多家。依托长江水系的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四川西部化工城、苏州工业园、上海化学工业区等化工园;依托珠江水系的珠江经济带和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茂名、惠州、珠海等化学工业园区。仅上述化学工业园区内,进驻的化工企业总计就超过7300家,生产领域覆盖了基础化学原料及合成材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农药、专用化学品和橡胶制品等门类,对气体检测产品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几乎涵盖了所有气体种类,其中以有机蒸汽、可燃其它、含硫含氮毒气检测产品最多。随着国家安检总局对化工、危化品加工安全要求的不断严格,化工、危化品加工领域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用量也逐年增加,现在年市场容量约30万台(套),其中可燃气体约22.7万台(套),有机蒸汽和毒性气体约7.3万台(套)。按每套产品2000元计算将有6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4)冶金行业

  冶金行业对气体检测使用最多最广泛的主要集中在钢铁和铝生产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06-2010年期间,我国钢铁产能将增长2.4亿吨,基本与“十五”期间增长的2.6亿吨产能相当,企业产能规模增长迅速。2007年国内百万吨级产能规模的企业122家,千万吨级的企业有十三家,分别是鞍本集团、宝钢、新唐钢、武钢、马钢、沙钢、首钢、济钢、莱钢、华菱集团、包钢、太钢、安阳钢铁,其中鞍本集团产能2800万吨,宝钢集团达到2750万吨(不包括八一500万吨),新唐钢2600万吨,武钢1800万吨(不包括柳钢600万吨)。

  按目前国内企业在建项目和兼并重组趋势,到2010年,2000万吨以上规模企业将达到6家,其中鞍本集团和宝钢集团产能都将超过4000万吨,新唐钢集团规模将超过3000万吨,而首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武钢集团规模也将在2500万吨以上。同时,未来还将有新的千万吨级企业出现。总之,2010年前我国钢铁工业仍处在规模扩张时期,而到2010年以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方向将由数量级扩张

返回
DMOZ中文网站分类目录-免费收录各类优秀网站的中文网站目录. DMOZ目录,收录各类优秀网站